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健康快讯网快讯正文

小球囊大神通,三叉神经痛不开刀!——仲骏教授科普系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9-08-02 16:56:58  阅读:1095 来源:自媒体作者:爱学习的小付

原标题:小球囊大神通,三叉神经痛不开刀!——仲骏教授科普系列

专家简介:仲 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典型病例

患者邵X,女,85岁,半年前得了三叉神经痛,痛起来可真要命,就连刷牙、喝水都不行,也不敢吃东西,生怕诱发剧痛,这样老人也开始精神不振,一天天地消瘦下去!

由于老人年龄大,身体不能耐受手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仲骏教授给她做了“经皮穿刺球囊压迫术”,只需用一根针穿过脸上皮肤到达三叉神经卵圆孔,再将可膨胀球囊引入压迫三叉神经节数分钟。这种方法没有切口、也无需颅骨打洞,但效果却非常明显,麻醉清醒后疼痛即刻消失!术后2天出院。

经皮刺球囊压迫术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Compression,PBC)的出现避免了开颅手术,在很大程度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一经问世便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PBC是在X线引导下,从患侧口角旁穿刺,通过一个鞘管将一个微球囊经卵圆孔导入Meckle’s腔(三叉神经的半月节),然后缓慢注入对影剂充盈球囊,压迫三叉神经的痛觉纤维而最大程度地保留三叉神经的感觉纤维,术后疼痛即刻缓解率在95%以上。

手术方法

从患侧口角旁穿刺,通过一个鞘管在x线透视监视下,将一个微球囊导入Meckle's的三叉神经的半月节,然后缓慢注入对比造影剂充盈球囊,把导致三叉神经痛的神经纤维解除卡压、并通过扩张的微球囊压迫破坏,最后退出球囊,伤口压迫止血。

手术优缺点

对于药物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目前多采用PBC治疗,尤其对于高龄患者更有优势。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操作技术较为简单、病人耐受性良好,在全麻下接受整个手术,过程中几乎没有疼痛和不适感,手术时间短,平均10分钟(不包括麻醉诱导和苏醒),术后当天即可下床活动,无皮肤切开,也没有伤口疼痛,次日即可出院。该手术疗效与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相近,主要缺点为部分患者短期内会有轻度到中度半侧颜面麻木感和咀嚼力减弱,但一段时间后都能改善。

PBC与MVD对比图

手术适应症

  • 长期服用卡马西平疗效不满意或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者;
  • 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或不愿接接受微血管减压手术者;
  • 外科手术后复发者;
  •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不愿接受外科手术者。

手术并发症及预防

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可引起的并发症,如面部感觉减退、感觉迟饨、咀嚼肌无力、痛性感觉缺失、角膜感觉缺失和角膜反射消失、无菌性脑膜炎、展神经麻痹、耳痛、滑车神经麻痹、嗅域值增加等,微球囊压迫可损伤大量有髓鞘神经纤维,这些神经纤维是引起三叉神经痛的触发器。由于角膜反射是靠无髓鞘神经纤维传导的信号,压迫只是选择地引起有髓鞘神经纤维的损害,当三叉神经的眼神经疼痛时,球囊压迫不会引起角膜反射消失。

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早期可能会感觉手术侧面部麻木,这种麻木一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轻。绝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面部麻木症状。

术后早期患侧面部会有肿胀,这是手术穿刺对局部组织和血管的影响而导致的。一般会在数日内消失。

经皮微球囊治疗一般不影响活动,全麻完全清醒之后,建议最好尽早下地活动。对于老年人更是这样,早期活动有利于患者恢复。

术后早期患者手术侧咀嚼肌可能会有无力的感觉,这种情况一般会逐渐好转。

因咀嚼肌早期无力,请尽量进食松软食物,请尽量用手术对侧牙齿进行咀嚼。关于饮食,因本病及手术无其他特殊要求。

术后早期可能会残留有疼痛症状。请不要紧张。这种残留的疼痛将近80%的患者会在1月内逐渐缓解。

术后如有其它不适,请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专家介绍

仲 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曾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在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从事博士后课题研究,获王忠诚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奖、上海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及美国第83届神经外科(AANS)年会奖等。在国内神经外科界率先开展了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在微创治疗颈椎病、腰椎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等诊治方面达国际先进水平,个人累计已完成4000余台微血管减压(MVD)手术。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从事颅神经高兴奋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出了颅神经高兴奋性疾病发病机制新理论,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50余篇),主编及副主编中、英文专著4部,参与组织编写了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等诊疗常规。近年来,提倡极微创手术理念:采用经皮穿刺球囊压迫三叉神经节和椎间孔镜等技术解除患者痛苦。

擅长: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咬肌痉挛

颈椎病

腰椎病

腰椎压缩性骨折

脊髓拴系

枕颈畸形、脊髓空洞

脑脊髓肿瘤等

主要成就: 提出颅神经高兴奋性疾病发病机制新理论

社会任职:

l 中国研究型医院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颅神经疾患诊疗组常务委员

l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微侵袭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l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神经外科学名词编写委员会编委

l 中国医师协会专业英语教育与培训专家委员会全国委员

l 世界颅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NFCND)常委

l 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交流协会常委

l 上海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髓脊柱学组成员

l 《Journal of Neurosurgical Science》编委

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编委

责任编辑: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