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观后感
2017-10-24 00:34:24 阅读:2529
来源:网易科技作者:蔡淑臻
初二的时候第一次看这部电视剧,妈妈喜欢杜晓彬的独立和聪慧,我喜欢周蒙的纯洁和美好,我总是因为这件事和她争吵。七年后,他裸哥提起《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时,我在外求学,因为想念妈妈,也为缅怀那段青葱时光,我重拾它,触摸它,感受它,它没有辜负我,经得起推敲,值得一看再看,越看越有味,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十四岁的时候,以为李然是爱杜晓彬的,比爱周蒙多。量子力学讲的不就是这个么,一切都在变换中,今天是爱你的,明天是爱她的,没什么是永恒的。但我从未怪罪过李然,14岁的我认为爱情本来就是善变的,爱就留下,不爱就走,理所应当。
二十一岁的时候,看到在杜晓彬难产的千钧一发之际,李然面对杜晓彬“保大人还是保孩子”的逼问中一言不发,一切都昭然若揭,无需多言。
李然对杜晓彬有谅解有宽容,这都属于爱,可惜不是爱情的“爱”。选择杜晓彬不是爱情的开始,而是爱情的结束,李然的责任和梦想都在给杜晓彬添加砝码,选择对一个不爱的人死心塌地比孑然一身更显示了李然对爱情的心如死灰。杜晓彬妈妈的到来不仅拆穿了杜晓彬的身世谎言,也让人怀疑杜晓彬在西藏所做的一切都是事先设计,只是技巧高超,浪漫文艺,滴水不漏。可是李然没有怪她,换做任何一个人,李然都会包容,因为李然从来就没把她的话放在心上,因为李然不会再爱了。
李然再也不是小爸爸了,他成了真正的爸爸,咪咪的爸爸,可妈妈不是蒙蒙。
过着相夫教子生活的本应是周蒙,以粗糙和漂泊感受生命和灵魂质感的本应是李然,可最终靠山屯支教穿粗布麻衣、用蜡烛照明的却是周蒙。你不肯离开江城,不肯离开爸爸,可最终呢?爸爸离开了你,李然抛弃了你,江城更是对你毫无挽留之意怜悯之情,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一厢情愿。
其实蒙蒙的内心足够强大,可以独立,可以享受漂泊,但前提是李然离开她,从而得以成长,这或许就是爱情与生命的悖论。她是那样隐忍,拒绝宗禹将丧父的事情告诉李然,默默承受着命运所交付的一切,她再也不惧怕失——她已经一无所有了,等待她的将是凤凰涅盘。
除了蒙蒙,宗禹和王勃也爱的深沉,朋友说宗禹是根“搅屎棍”,对,他像个扫把星,没有他,李然不会认识蒙蒙,不是他在酒桌上提起杜晓彬,李然不会与她相见,如果他没有说漏嘴,杜晓彬不会西藏;正是因为这些,他最后把自己逼成了活雷锋,以期弥补曾犯的过错,可老天实在是苛待他,苛待每一个心怀爱意的人。而勃起的王勃自不必说,爱杜晓彬爱到了无私,一副超我的状态,其实正如王勃所说,他才是最适合杜晓彬的,可是杜晓彬太倔强。
片头曲是《送别》,画面是蒙蒙独自弹奏的背影,钢琴上还有她与爸爸的合影,让人心酸至极,送别李然还有爸爸,你们一个了北京,一个了西藏,你们都说会回来,可是谁也没有回来。
镜头足够唯美,让我一次又一次对苏州心之向往,江一燕很棒,《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名字起得过于矫情,大而空,还不如叫“送别”或是什么。片名什么都没告诉我们,但是片头曲原本的歌词却道出了这部戏的意境与真谛。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上一篇:酸辣羊肚的做法和食材
下一篇:《7号房的礼物》这个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