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健康快讯网快讯正文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7大病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3-29 23:17:38  阅读:9179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黄圣依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胰腺组织的一种炎症,发病急,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原因有很多,那么你知道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到底是哪些吗?今天小编就向大家介绍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和预防,赶紧来看看吧!

  目录

  1、急性胰腺炎的介绍 2、急性胰腺炎的7大病因

  3、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4、急性胰腺炎的9大检查

  5、急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 6、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7、如何预防急性胰腺炎 8、急性胰腺炎的饮食

  9、急性胰腺炎的中药治疗

  急性胰腺炎的介绍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

  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

  大吃大喝之后,如果发生急性胰腺炎,身体会有典型表现,比如突然发生上腹剧痛,像刀割样的持续性疼痛,或者是阵发性加重。

  有时候腹痛还会牵扯到后背,弯腰或前倾时疼痛可减轻,仰卧时加重。

  在腹痛的同时,病人还会频繁呕吐,甚至会吐出绿色的胆汁。谢伟勇说,有这种情况,应想到急性胰腺炎的可能,立即就医。通常,查血清淀粉酶超过500个单位,便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

  此时进行紧急抢救,患者康复的希望较大。如果贻误时机,发展为坏死出血型胰腺炎,高烧持续不退,出现烦躁不安、腹部和腰部大片淤斑、四肢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患者极有可能出现休克或猝死。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发生急性胰腺炎时,往往发病较急,病情进展快,如不及时治疗,常有生命危险。不过,有个别年老体弱者,敏感程度较低,腹痛可能不明显,甚至无腹痛或仅有胰区压痛,这在临床上称为“无痛性急性胰腺炎”,这种情况容易造成误诊漏诊。

  急性胰腺炎来势汹汹,一旦得上,其主动权就不掌握在病人手里,完全要依靠医生的抢救治疗。所以,对待此病重在“防患于未然”,把防止胰腺炎发生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谢伟勇说,注意以下三个原则可以最大限度地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1、把住嘴馋关

  很多人在饭局和应酬时,往往控制不了自己,吃得多喝得多,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加上酒精的刺激,促使胰腺急速大量分泌,导致胰液泛滥成灾的原因。所以,应坚持饮食清淡,讲究少而精,少量饮酒,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2、治疗胆石症

  在我国,急性胰腺炎多半伴随有胆道系统的疾患,特别是胆石症。由于许多人的胆结石无症状,体检时才发现。

  因此,中老年人应定期体检,做一下肝胆B超检查。如果发现胆结石或以往有胆道系统的病史,都应该及早治疗。去除潜在的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地减少胰腺炎的发生。

  3、防范胰损伤

  胰腺外伤也是引起胰腺炎的原因之一。尽管胰腺在上腹深部腹膜后位,似乎不太容易受伤,但因它横过脊柱,在腹部受到正面打击时,外力与其后面脊柱的夹击作用,同样可以损伤胰腺。

  受损胰腺局部损伤渗出,会引起连锁反应,激活胰液而引发胰腺炎。所以,运动、劳作时都要注意保护腹部,免受撞击等损伤。

  糖尿病足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春季气温渐渐回暖,脚部多汗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春季谨防足部多汗演变成足癣从而发展为溃疡,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健康。

  糖友得了足廯别乱挠

  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病变、血管并发症、细菌感染等原因,所导致的足部疼病、足部溃疡及足坏疽等病变。春季气候变暖后,人的脚部也变得容易出汗,不少人因此患上了足癣。由于糖尿病患者多有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足部皮肤的小破损或癣病都可能发展成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甚至发展为坏疽导致截肢。

  糖尿病患者足部皮肤的任何小破损都可能因细菌感染而导致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甚至发展为坏疽导致截肢,所以,患足癣时切不可用手抓挠患处解痒。患者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天天洗脚,勤换袜子,不与患足癣的人共用洗脚盆,以免受到感染。

  治足癣前先控"糖"

  糖尿病病人治疗足癣,除了正常的外部用药,控制好血糖尤为重要。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皮肤的屏障作用提高了,才能真正减少癣菌的感染。所以,控制血糖平稳达标是防治糖尿病足最重要得措施。1型糖尿病患者别忘了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一般降糖药的同时最好联合使用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具有平稳控制血糖作用的太罗类胰岛素增敏剂,来保证血糖稳定达标。专家指出,胰岛素增敏剂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保护胰岛β细胞,延缓病情发展方面效果显著。

  专家提醒,糖友在春季注意足部卫生,尽量避免造成足部的皮肤破损,每晚清洗足部,穿着宽松且透气性好的棉袜,应天天换洗袜子。可以经常走动帮助足部血液循环,也可以适当自己按摩脚部肌肤。如果发现有皮肤小破损,千万不可自行处理,应尽早去医院就诊。

  急性胰腺炎的7大病因

  本病病因迄今仍不十分明了,胰腺炎的病因与过多饮酒、胆管内的胆结石等有关。

  1.梗阻因素

  由于胆道蛔虫、乏特壶腹部结石嵌顿、十二指肠乳头缩窄等导致胆汁反流。如胆管下端明显梗阻,胆道内压力甚高,高压的胆汁逆流胰管,造成胰腺腺泡破裂,胰酶进入胰腺间质而发生胰腺炎。

  2.酒精因素

  长期饮酒者容易发生胰腺炎,在此基础上,当某次大量饮酒和暴食的情况下,促进胰酶的大量分泌,致使胰腺管内压力骤然上升,引起胰腺泡破裂,胰酶进入腺泡之间的间质而促发急性胰腺炎。酒精与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同时摄入,不仅胰酶分泌增加,同时又可引起高脂蛋白血症。这时胰脂肪酶分解甘油三酯释出游离脂肪酸而损害胰腺。

  3.血管因素

  胰腺的小动、静脉急性栓塞、梗阻,发生胰腺急性血循环障碍而导致急性胰腺炎;另一个因素是建立在胰管梗阻的基础上,当胰管梗阻后,胰管内高压,则将胰酶被动性的“渗入”间质。由于胰酶的刺激则引起间质中的淋巴管、静脉、动脉栓塞,继而胰腺发生缺血坏死。

  4.外伤

  胰腺外伤使胰腺管破裂、胰腺液外溢以及外伤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发生急性重型胰腺炎。

  5.感染因素

  急性胰腺炎可以发生各种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病毒或细菌是通过血液或淋巴进入胰腺组织,而引起胰腺炎。一般情况下这种感染均为单纯水肿性胰腺炎,发生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者较少。

  6.代谢性疾病

  可与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等病症有关。

  7.其他因素

  如药物过敏、血色沉着症、遗传等。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主要症状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出现休克、高热、黄疸、腹胀以至肠麻痹、腹膜刺激征以及皮下出现淤血斑等。

  1.一般症状

  (1)腹痛

  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往往在暴饮暴食或极度疲劳之后发生,多为突然发作,位于上腹正中或偏左。疼痛为持续性进行性加重,似刀割样。

  疼痛向背部、胁部放射。若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发病后短暂时间内即为全腹痛、急剧腹胀,同时很快即出现轻重不等的休克。

  (2)恶心、呕吐

  发作频繁,起初为进入食物胆汁样物,病情进行性加重,很快即进入肠麻痹,则吐出物为粪样。

  (3)黄疸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出现的较少,约占1/4。而在急性出血性胰腺炎则出现的较多。

  (4)脱水

  急性胰腺炎的脱水主要因肠麻痹、呕吐所致,而重型胰腺炎在短短的时间内即可出现严重的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发病后数小时至10几小时即可呈现严重的脱水现象,无尿或少尿。

  (5)由于胰腺大量炎性渗出,以致胰腺的坏死和局限性脓肿等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若为轻型胰腺炎,一般体温在39℃以内,3~5天即可下降。而重型胰腺炎,则体温常在39~40℃,常出现谵妄,持续数周不退,并出现毒血症的表现。

  (6)少数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胰液以至坏死溶解的组织沿组织间隙到达皮下,并溶解皮下脂肪,而使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使局部皮肤呈青紫色,有的可融成大片状,在腰部前下腹壁,亦可在脐周出现。

  (7)有压痛

  胰腺的位置深在,一般的轻型水肿型胰腺炎在上腹部深处有压痛,少数前腹壁有明显压痛。

  而急性重型胰腺炎,由于其大量的胰腺溶解、坏死、出血,则前、后腹膜均被累及,全腹肌紧、压痛,全腹胀气,并可有大量炎性腹水,可出现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8)胸腔反应性积液

  由于渗出液的炎性刺激,可出现胸腔反应性积液,以左侧为多见,可引起同侧的肺不张,出现呼吸困难。

  (9)隆起性包块

  大量的坏死组织积聚于小网膜囊内,在上腹可以看到一隆起性包块,触之有压痛,往往包块的边界不清。

  少数病人腹部的压痛等体征已不明显,但仍然有高热、白细胞计数增高以至经常性出现似“部分性肠梗阻”的表现。

  2.局部并发症

  (1)胰腺脓肿

  常于起病2~3周后出现。此时患者高热伴中毒症状,腹痛加重,可扪及上腹部包块,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穿刺液为脓性,培养有细菌生长。

  (2)胰腺假性囊肿

  多在起病3~4周后形成。体检常可扪及上腹部包块,大的囊肿可压迫邻近组织产生相应症状。

  3.全身并发症

  常有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胰性脑病、败血症及真菌感染、高血糖等并发症。

  急性胰腺炎的9大检查

  1.血常规

  多有白细胞计数增多及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2.血尿淀粉酶测定

  血清(胰)淀粉酶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可确诊为本病。

  3.血清脂肪酶测定

  血清脂肪酶常在起病后24~72小时开始上升高,持续7~10天,对病后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百科,且特异性也较高。

  4.淀粉酶内生肌酐清除率比值

  急性胰腺炎时可能由于血管活性物质增加,使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肾对淀粉酶清除增加而对肌酐清除未变。

  5.血清正铁白蛋白

  当腹腔内出血时红细胞破坏释放血红素,经脂肪酸和弹力蛋白酶作用能变为正铁血红素,后者与白蛋白结合成正铁血白蛋白,重症胰腺炎起病时常为阳性。

  6.生化检查

  暂时性血糖升高,持久的空腹血糖高于10mmol/L反映胰腺坏死,提示预后不良。高胆红素血症可见于少数临床患者,多于发病后4~7天恢复正常。

  7.X线腹部平片

  可排除其他急腹症,如内脏穿孔等,“哨兵襻”和“结肠切割征”为胰腺炎的间接指征,弥漫性模糊影腰大肌边缘不清提示存在腹腔积液,可发现肠麻痹或麻痹性肠梗阻。

  8.腹部B超

  应作为常规初筛检查,急性胰腺炎B超可见胰腺肿大,胰内及胰周围回声异常;亦可了解胆囊和胆道情况;后期对脓肿及假性囊肿有诊断意义,但因患者腹胀常影响其观察。

  9.CT显像

  对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附近器官是否受累提供帮助。

  急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

  1.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

  有较典型的溃疡病史,腹痛突然加剧,腹肌紧张,肝浊音消失,X线透视见膈下有游离气体等,可资鉴别。

  2.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

  常有胆绞痛史,疼痛位于右上腹,常放射到右肩部,Murphy征阳性,血及尿淀粉酶轻度升高,B超及X线胆道造影可明确诊断。

  3.急性肠梗阻

  腹痛为阵发性,腹胀,呕吐,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无排气,可见肠型,腹部X线可见液气平面。

  4.心肌梗死

  有冠心病史,突然发病,有时疼痛限于上腹部,心电图显示心肌梗死图像,血清心肌酶升高,血尿淀粉酶正常。

  5.胆道蛔虫病

  胆道蛔虫病发病突然,多数为儿童及青年,开始在上腹部剑突下偏右方,呈剧烈的阵发性绞痛,患者往往自述有向上“钻顶感”。疼痛发作时,辗转不安、大汗、手足冷,痛后如常人。其特点为“症状严重,体征轻微”症状与体征相矛盾。血尿淀粉酶正常,但在胆道蛔虫合并胰腺炎时,淀粉酶可升高。

  6.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溃疡病穿孔为突然发生的上腹部剧烈疼痛,很快扩散至全腹部,腹壁呈板状强直,肠音消失,肝浊音缩小或消失。腹平片有气腹存在,更可能帮助明确诊断。

  7.急性肾绞痛

  有时应与左侧肾结石或左输尿管结石相鉴别。肾绞痛为阵发性绞痛,间歇期可有胀痛,以腰部为重,并向腹股沟部与睾丸部放射,如有血尿、尿频、尿急,则更有助于鉴别。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