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健康快讯网快讯正文

中风的症状 中风前兆的6大信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8-04-04 17:01:10  阅读:1316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叶世荣

  中风,也叫“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是脑血管意外的总称。脑卒中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栓塞。脑卒中的发病基础很复杂,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疾患,不论其发病的程度如何,对人体的损害都极其严重。之所以称为脑卒中,说明这种病的发作是突然的,急骤的。虽然脑卒中属于突发疾病,但在其发病之前也会有一些征兆,通常称为不祥之兆,这些中风前兆,提醒着人们应该警惕即将发生的不幸。

  警!中风前兆的6大信号

  中风病人在发病前都会有一些前兆。下面,谈一谈与脑卒中有关的“中风前兆”。如果病人认识到中风有前兆的话,就会对中风前兆高度重视,他们就很可能避免大病降临,保住性命,通过及时就医,正确治疗,使患者脑组织受损的程度减到最小,脑意外后遗症以及肢体的受损程度也可以降到最低。

  在所有的中风病例中,半数以上会出现警告信号。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谓短暂脑缺血发作,是指有一个血凝块或栓子暂时把血流阻断了,但是在造成永久损害之前这个血凝块便已分解,这个时间段很短,大约只经过五分钟左右。正因为这样,病人往往会忽略或误解了这种凶险前兆,这是很不幸的。据统计,曾经有过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病人中,有1/10会在一年之内发生严重中风,有3/10会在5年之内发生中风。

  短暂脑缺血发作之所以常常被人忽视,原因是症状不明显。如果在此阶段加以重视,可以避免很多严重的脑意外事件发生。

  以下是一些不可忽视的中风前兆的警告信号

  1、麻木每个人都偶尔会因为睡眠姿势不当而在醒来时觉得手指发麻,过一会儿活动活动就可以恢复。但是如果麻痹是突然发生的而且感觉持续一两分钟以上,或者身体有几部分同时有这种感觉时,就必须高度重视了。首先是一只手或一只脚失去感觉,然后是一只胳膊,一条腿,半边脸或半边身体变得麻木,但也有的只是几个手指隐隐刺痛。中风引起的麻痹通常与其他症状同时发生,例如一侧脸部肌肉下垂,或者说话含糊不清。

  2、手合不拢手不听使唤,手上拿着的物件突然掉了下来,手指对合或攥拳无力,可能就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征兆。

  3、说话吐字不清或流涎有些人会暂时不能说话,有些人会发出毫无意义的声音,有些人则听不明白或无法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出现短时间的表达不清或失语,或不由自主的流涎,这也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征兆之一。

  4、视力模糊中风或短暂脑缺血发作时,患者往往会突然发觉眼前变成漆黑一片或灰蒙蒙的,通常只有一只眼暂时失明,另一只眼则完全正常。或者,病人会视力模糊或复视(两个影像或左右并排,或上下重叠),除了半失明之外,受眼睛影响那半边脸的肌肉也可能下垂。

  5、下肢软弱无力双腿或单腿软弱无力,平地摔跤。

  6、突然剧烈头痛这是出血性脑卒中最显着的征兆,这种头痛通常是持续的,搏动性的,引起整个头部都非常痛,而不是局部头痛。引起这种头痛的原因是颅内出血,即血液从破裂的血管流出,涌进颅骨与脑组织之间的空隙造成的。

  如果出现上述的中风前兆症状,要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呢。

  第一、要重视这些症状,即使它们看来似乎无足于轻重,或者很快就已消失,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第二、要迅速行动,立即上医院,让医生找出问题所在,然后着手治疗。

  第三、要仔细描述症状,给医生提供的资料越多,治疗的效果就可能越显着,预后越好。

  中风或者短暂缺血发生时,前几分钟非常重要。如果重视这几分钟,没有浪费时间,医生就会有时间阻止不幸事件的发生,挽回患者的生命。

  家里的宝宝到了一定的年龄真是让人烦,不是打坏这个,就是弄丢那个。有没有办法治疗多动症呢?治疗多动症试试中医这方法,相信一定会对大家有所帮助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多动症

  1、肝肾阴虚,潜阳安神。

  主证:神思涣散,烦急易怒,多说多动,口干唇红,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味。

  干地黄10克,淮山12克,萸肉8克,丹皮8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知母8克,黄柏6克,白芍10克,麦冬10克,龟板15克。

  方解:知柏地黄丸滋养肝肾泻相火,加龟板、麦冬、白芍以助潜降痰火,安定神志。

  治法:滋养肝肾。

  2、痰热内扰。主证:躁扰不宁,烦急易怒,多语多动,脘痞纳呆或呕恶痰多,口渴引饮,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开窍宁神。

  方药:清热化痰汤(自拟验方)。

  竹黄6克,胆星8克,黄芩10克,郁金6克,菖蒲5克,山枝8克,竹茹10克,川连3克,川贝3克。

  方解:黄芩、川连、山枝清热降火,竹黄、川贝、竹茹清化痰热,郁金、菖蒲化痰开窍。

  3、心脾不足。

  主证:神疲面黄、食少便溏、多言而声调不高昂,多动而不暴烈,兴趣多而神思涣散,追忆前事而易于健忘。舌淡、脉懦散或细弱。

  治法:养心健脾,安神定志。

  方药:归脾汤。

  小儿多动症的预防

  预防方法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正常人的肝内总脂肪量约占肝重的5%,脂肪量超过5%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当肝内总脂肪量超过30%时,被B超检查确诊为“脂肪肝”。脂肪肝可能引发肝功能损害,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由此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动态病理状态,类属中医学中的“积聚”、“脅痛”。至其发展到肝硬化阶段则类属“癥瘕”。脂肪肝的形成有三个主要环节,也可称之为三关,即口、肠、肝。

  第一关为口,饮食由口而入,若饮食不节或饮食结构偏颇,就为脂肪的形成提供了充沛的原料。

  第二关为肠,小肠主要功能为吸收营养,大肠主要功能为排泄糟粕,故肠为升清降浊之关。脂肪的吸收排泄与肠的升降调节关系密切。

  第三关为肝,肝主疏泄。脂肪的合成与分解氧化、转运与储存都是肝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肝脏是脂肪运输的枢纽。由此可见,脂肪成于肝而其化亦在于肝,如果口、肠、肝这三关失调,则积聚为患。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弥漫性肝病,如能及时诊治可使其逆转;反之,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因此,早期诊治对阻止脂肪肝进展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同时,力求科学饮食,平衡营养的摄取与消耗,饮食结构合理。结合中医辨证诊治,调节与控制肠的吸收与排泄,升降适宜,疏肝健脾,促进脂肪的输泄分解氧化,抑制过多的合成与储藏,从而达到防治脂肪肝的目的。中医在“力克三关”治疗脂肪肝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

  对付脂肪肝有“案”可循

  首先,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譬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有统计表明,每日饮烈性酒80~120克,持续10年以上者,90%可有酒精性脂肪肝。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重恢复正常。一般地说,正常男性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女性还要再减去2千克。大于正常体重20%即为肥胖。如不能控制体重,则可能引起肥胖性脂肪肝。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