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意识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养生功法不是气功,没有那么神奇,不能包治百病,但确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实实在在地改善健康。它以义为先,需要先收心、静心,这本身就是在养生。很多人问过我一个问题,挺不好回答的,就是问养生功法是否就是气功。若干年前,“气功”二字就被人用烂了,千奇百怪、无所不有,更有很多打着气功旗帜的江湖术士圈地骗钱。这些“气功”压根也不能叫做“气功”,应该叫“吹功”。
现代养生文化的根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讲究的是呼吸吐纳,自然与气有关,不过,更应该称之为“”。此“功”有别于彼“气功”,“功”由老师传授,是只能调理自身脏腑的功法,不能像某些“气功师”似的发放所谓外气给别人化肿瘤祛癌症医治百病。而且,传统养生法讲的是“关窍”而非“穴位”,这也就与被社会化的气功从根本上分别开来了。
中华传统养生学的功以意识的流动疏通全身经络,它将意识的能量聚集为意念力,贯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吐纳补泻求得阴阳平衡,改善新陈代谢,强身健体延缓衰老。养生功法以静为本。中华传统养生在理论上以静为本,以动为末,主张以静制动,提倡主静守静,因任自然,以谋求返本归真,全其天性,回归自然之道。所以,养生功法以静为主。无论何种功法,原则皆是“虚”“静”“一”,进入了“虚”,就能“静”;能虚静,就能专一,“血气既静,一意专心,耳目不淫,虽远若近”。
“人能正静者,筋韧而骨强,能戴者大圆,体乎大方,镜者大清,视乎大明。正静不失,日新其德,昭知天下,通于四极。”翻译过来就是说,人如能进到“正”和“静”的境界,身体就能强健,就像顶天立地,看得清楚,察得明白。只要不失掉这“正”与“静”,其德行将与日俱新,且能遍知天下万物,以至通于四极八方。而且,“静默可以补病”,清净的修养功夫足以使人保持身心的健康与心性的淳朴,使人受益无穷。
这都是主体内省的功夫,都是要求不为外物所动,以保持淡泊和清净的心境。问题是在现阶段很难有人能够做得到这“虚、静、一”,尤其是入静,不静还好,一静,那工作上的千般事体、家庭里的万般烦恼反而都涌将上来,真个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怎么办呢?不怕,先不理睬它,“信马由缰任心跑,尘埃落定是丹田”,在一呼一吸之间,万物都可归纳,何况杂念耳!
养生功法以为先。“”字形意,以丹田之火炼肾精成虚,即“炼精化气,炼气成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炼精化气:“精”是指人体吸收的营养,“气”是指能量,是人体活力的来源。炼精化气的意思就是把人体吸收的营养更多地化成人体所需的能量。炼气化神:“神”指心脏,心是思虑之源、意识的主体。大脑作为神经中枢系统控制着人的思虑,而心指导着人的意识和感觉。大脑和心都需要大量的能量,促使能量集中提供给心脏,就是炼气化神。
炼神还虚:是养生功法修炼的最高境界。人的精神修炼到一定程度之后,会达到返璞归真、由有到无的境界,人不再有自己的意识体,而是和自然同化为虚。炼虚合道:灵魂发出刹那光华,时间虽然不长,却会让你全身心得到一次洗涤,清除污垢,排除毒素,精神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高度。需要说明的是,古代道家的生命观并非通过养生修炼达到长寿不死,只是想祛病延年遏制衰老。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风不会总刮,雨不会总下,死生,命也,皆自然也。如果说养生功法能治百病,那绝对是夸大其词忽悠人,但练养生功有百益而无一害倒是真的:补脑养神,入静受益的是大脑;固精养,养生不固精,白练一场空;调息理,扩大肺活量,增进新陈代谢;调节五脏,舒筋活血,通经活络;改变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开阔思想境界,增长人的智慧;推迟衰老,延长寿命。
每天辛苦更新各种养生知识,愿做你最真诚的养生小帮手,更对精彩内容,翻看往期作品
运营人员:小芳
声明:文章原创,普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